江西都市网欢迎您~!
设为首页
在南昌船山路氤氲了二十五年的烟火气里,“老郭拌粉”的招牌曾与这座城市共同呼吸。但时代轮转,小店的老主顾逐渐年迈,手写的招牌在岁月里褪了色,忙碌的早晨经常漏单错单,年轻人匆匆路过却鲜少踏入。老板老郭望着日渐稀少的客流,心头那碗热腾腾的拌粉,滋味也变得复杂。
转机出现在去年夏天。一群自称来自“芳心创意”的年轻人,连续半个月天不亮就来到店里,不像寻常顾客点餐,而是架起摄像机,默默观察早高峰的人流、记录点单的流程、计算着等待的时间。老郭最初一头雾水,后来才明白,这是江西芳心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团队在“诊断”小店的问题。设计师李薇的笔记本里,密密麻麻记着真实的数据:早高峰35分钟87单,但错漏了3单;外面下着大雨,店里因为混乱的等餐,60%的顾客等了超过15分钟无奈离开……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,是小微餐饮活生生的生存困境。
芳心创意的介入,没有大刀阔斧,而是切中要害。他们首先解决的,是效率与体验之痛。一套定制开发的微信点餐小程序上线了。成本不高,几千元,却让老郭和店员彻底告别了“吼单时代”。顾客扫码点餐支付,后厨自动打印订单,错漏几乎消失。更妙的是,针对高峰期等餐流失的问题,他们设计了一个精巧的“等粉神器”手机小游戏,让顾客动动手指消磨时间,不知不觉粉就好了,还融入了南昌本地特色小吃知识,顾客们会心一笑。
但这远非全部。芳心创意深知,在这个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的时代,“老郭拌粉”缺的不仅是效率,更是能打动新老南昌人的记忆点和吸引力。他们从老郭店里的那碗醇厚的瓦罐汤汲取灵感,设计了一个憨态可掬、捧着大碗的卡通形象——“嗦粉小子”。这个本土化、有温度的IP迅速出现在全新的招牌、店内外装饰和精心设计的包装上。回收来的旧竹篓被巧妙地做成墙面装饰,粗瓷碗底印上了地道的南昌俚语“恰粉恰粉,神清气爽”。这些细节,让这家老店瞬间焕发了新的生机,既有现代感,又根植于南昌的城市基因。
为了点燃传播,一场“寻找南昌最久拌粉店”的抖音挑战赛应运而生。本地的美食博主、老食客纷纷打卡,镜头里是升级后的整洁店面、独特的“嗦粉小子”、便捷的扫码点餐、有趣的等待游戏,当然,还有那碗热气腾腾、承载着岁月味道的拌粉。流量如潮水般涌来,年轻人开始慕名而来。
老郭翻开他的记账本,变化是实实在在的:翻台率明显高了,差评几乎绝迹,以前很少见的年轻面孔——特别是大学生,开始占了大半。数据默默印证着这一切,并非夸大的宣传,而是扎扎实实的增长。
如果说“老郭拌粉”代表的是市井生意的焕新,那么在景德镇,芳心创意则展示了技术如何为千年传承注入新的活力。面对政府推动的非遗数字化要求,67岁的非遗传习所负责人张建国一度很茫然。“连U盘都不会用”,数字化似乎遥不可及。芳心创意团队带来了不一样的解决方案:用精密的3D扫描设备,将108件珍贵的瓷器孤品完美数字化复刻成“数字藏品”,解决了保存和展示的难题;一套操作简便的“直播工具箱”,让张老在绿幕前一键就能切换精美的青花瓷底纹背景,大大提升了直播间效果;更开发了一个“AI纹样生成器”,只需输入“龙年”、“吉庆”等关键词,就能自动设计出符合传统审美的新纹样方案,既保护了传统,又激发了创新。数字化不再高不可攀,张老激动地展示着他那部配了特制加大防抖底座的手机:“现在用抖音直播,一天能卖掉的杯子,顶过去仨月!”
江西芳心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,名字里带着“文化”与“创意”,在实践中则将创意真正落地为解决问题的“工具箱”。市场总监陈峰将这种贴近本土、赋能实体的服务模式,总结为“小微创变三板斧”:技术要普惠实用(如开源的拌粉店小程序基础代码大幅降低同类店复制成本);资源要就地联动(如景德镇项目与本地高校直播团队合作降低成本);创意要深植土壤(瓦罐汤、青花瓷、南昌话,本土元素是最独特的竞争力)。
如今,芳心创意将其在服务“老郭拌粉”、景德镇非遗等项目中积累的经验和工具沉淀下来,正式启动面向江西本地实体商户的“焕新计划”——提供免费的基础版餐饮零售点餐小程序申领通道,以及一份涵盖南昌方言配音模板等实用内容的短视频拍摄指南。
在鄱阳湖畔,在滕王阁边,一家企业的价值或许正在于此:用键盘上的代码精准击中老店老板的痛点,用设计师的画笔勾勒出连接古今的IP,让沉淀千年的文化在现代技术的肌理下更加鲜活,最终帮助更多江西企业,无论是在烟火缭绕的街边小店,还是在沉淀历史的非遗工坊,都能在时代的浪潮中稳健前行,留住那份独特的“香”。
来源:https://jxfxcm.com/36.html